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靖州地笋苗寨
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研究
7月3日至6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王婷婷、王媛、韩雪3位研究生在马胜亮老师的带领下赴湖南靖州地笋苗寨进行了为期4天的暑期专业实践。本次专业实践以“地笋苗寨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研究”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深度访谈以及专题讨论的形式,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发源地之一的三锹乡地笋苗寨,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寨中苗族风情吊脚楼民居建筑特色鲜明,古迹文化保存完整,民俗文化传承较好,除有被誉为"原生态多声部民族音乐活化石"的苗族歌鼟外,还有极具民族风情的玩山会友、茶棚相亲、抢亲等习俗。
地笋苗寨位于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部的三锹乡,属云贵高原支脉的九龙山麓,地理海拔为431米,气候清凉,植被覆盖率为98%,距县城38公里,西进13公里抵达黔东南境,有等级公路通达。地笋苗寨全寨居民120户、670人,苗族占总人口的95%(2017年7月5日调研最新数据)。
实践进行时
3日早上,实践小分队一行从株洲出发,驱车近九个小时,于傍晚时分抵达了地笋苗寨,入住农户家中,参与了当地民俗活动——长桌宴,感受民族风族情后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初步了解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我们对谈话内容进行了记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第二天的考察内容及任务进行了针对性分工。
4日,在当地村民吴才有的带领下,小分队成员对地笋苗寨的整体旅游景点、各项文化特色、当地特产及特产外包装、推广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考察,对当地旅游业的产品设计及推广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信息提炼。
苗族民居是情感意志的物态化,其中凝聚了苗族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生活美学情感和文化意识,如堂屋中祭祖牛角的堆放、门窗花格的制作、走廊扶手的排列等,无不体现出约定俗成的民族气派,成为广大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居住形式。“勤劳勇敢”的苗家形象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聚合。
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古朴的吊脚楼随处可见;特色的花苗刺绣工艺让人赞不绝口;长桌宴的欢乐气氛让人抛却城市烦扰;苗家人特色的美味——“竹笋炒腊肉”让人回味良久,杨梅酒的甘甜好似徐徐清风吹进心里;有趣的牛角棋是族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活动……苗寨的神奇在于,它可以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回归宁静。
苗寨居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民居,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不仅收获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且弘扬了苗族文化。你可能想象不到,这里曾经是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当年五位明星家庭的住所已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之一。
小分队成员对当地的特产包装进行了调研,在这其中发现诸多问题,如包装美观及安全等方面问题。大家分工合作,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下一步会进行包装再设计或者相关的设计改良。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小分队走访调研当地的旅游文化推广形式、宣传长廊、导向系统、标志标识设计等,全面考察了地笋苗寨游客的住房条件、饮食卫生等基本情况并进行图文记录;与苗寨村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村民们对于苗寨未来的发展期望。 5日下午,小分队先后参观了苗家大院与元贞瀑布,再次领略了苗族风情。
此次地笋苗寨的实地考察,对于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学习与工作具有着重要意义。它培养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也锻炼了小分队成员们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小分队深深地感悟到:靖州作为苗侗之乡,文艺创作要彰显民族特色,传递独特的文化元素。加强民族文化的艺术创作,为苗侗文化宣传锦上添花,更能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良好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