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学院概况
一、历史沿革
学校其前身为始建于1973年的钦州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开始招收普通大专生。1991年改建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钦州师专)。2006年升格为钦州学院。2007年,学校在广西高校率先开设涉海专业。2011年5月,广西区政府同意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同年12月28日北部湾大学项目开工建设。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6月,成为教育部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2014年8月,成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目前,为广西唯一一所获得国家高级海船船员培养培训资质和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训机构资质的高校,是自治区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校。
二、学校概况
(一)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其中东校区占地面约100亩,西校区约600亩,新校区占地2070亩。设有海洋学院、海运学院、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石油与化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18个教学单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本科专业41个,覆盖工、管、文、理、法、农、经、教育、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2万人(今年9月,将达到1.3万人);有各类成人函授生4600人。
(二)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018人,其中专任教师722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242人(含正高71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人数比例为33.5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78人(含博士65人,在读博士生3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75.2%。“双师型”专任教师156人,外籍教师5人,自治区特聘专家2人,外聘院士2人。获钦州市人才小高地4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人才项目2个,自治区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广西专家服务基地1个。
(三)办学定位和特色
学校确立“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办学面向定位,着力打造“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办学特色。
(四)平台建设
现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高校重点研究机构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3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3个;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海洋类)、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广西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个。2014年,成功与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共建“嵌入式”试验室——“钦州市食品安全应急检验实验室”。
(五)科学研究
近几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项广西社科基金项目14项、广西自然基金项目和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3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7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项、广西科学技术奖2项、钦州市科学技术奖5项、钦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
(六)国际交流
获得教育部批准的学校与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合作本科教育项目,每年招生120人。近年来
学校积极和国外高校、科研院开展合作办学,与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关系。升本以来招收培养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交流或交换留学生290人,派送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国家留学生778人。2015年选派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深造、交流的教师60人次。
(七)新校区建设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钦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实施“交钥匙”工程筹建北部湾学,预计2017年底竣工,基础设施将基本达到更名大学的条件。
三、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万人,在钦州学院基础上建成北部湾大学。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8万人,远景规划在校生2.4万人。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当前,学校深紧紧抓住广西加快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构建国际大通道、打造战略新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加快创建北部湾大学,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详细招聘计划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