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Graduate School
支部党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支部党建 > 正文
     
    黄跃进司令员“两学一做”专题讨论
    2016-11-28 15:08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党政治生活的大事,习总书记先后多次对学习教育做出重要指示。七月份,中央又在兰州召开了部分省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强调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牢思想根基,聚焦突出问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省委紧接着召开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座谈会精神,对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一是

            根据省委分工安排,湖南工业大学是我的高校联系点,这次来重点是了解“两学一做”教育情况,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第三专题讨论,聆听大家的学习思考和实践体会。今天,通过实地检查调研,听取情况介绍,感到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的学习教育工作抓得很紧,上级的指示要求在基层得到有力贯彻,促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印象比较深的,从你们的计划方案,推进举措,可以看出延续了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良好态势,说明循环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特点规律;从大家的言谈举止,精神状态,特别是刚才大家的讨论发言,可以看出学习教育深入扎实,说明“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入脑入心;从党支部自身建设、支委和党员的履职状态,可以看出学习教育注重抓结合、促转化、呈现出“学要有成效,做有好样子”的良好氛围;从解决问题的力度,可以看出始终突出问题导向,说明“带着问题学,瞄准问题做”的科学方法运用比较到位;从大家不满足一般性标准、努力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的态度,可以看出认真负责的精神,说明认清了“履行主体责任,抓紧抓实抓好”的责任担当。应该说,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的学习教育工作,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我们工大抓学习教育的生动场面,反映了抓末端落实的鲜明导向和务实举措,值得点赞,希望继续保持和发扬。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学习教育主题是“讲道德、有品行”。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注:“道创生了他,德养育了他,各类事物使他成形,周边环境使它生长成熟。万物皆由此而来,因而他们都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恰恰在于它对万物不加任何限制和干涉,完全顺其自然的任之自我化育,自我完成。”)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现在所说的道德品行,是在古人认知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它属于伦理学的研究现象,是一种社会现实形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讲道德、有品行”强调的是品德合格,就是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党的优良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讲道德”侧重强调思想认识上要“知德明德”,“有品行”侧重强调现实实践中要“守德行德”。高校还要突出守师德,正学德。在这个问题上,近年来,我们工大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今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注重狠抓教师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的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尊德尚德氛围浓厚,但还存在需要加强和改进的空间。作为高校的师生党员和党员干部,需要强化守土有责意识,纠正德育工作是软指标,教学科研才是硬指标的模糊认识,始终围绕“守师德,正学德”“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些重点大问题,加强德育工作和道德建设。如何育德?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必须“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道德修养这一人生必修课指明了路径。从学校当前实际看,党员同志要带头在以下三个反方面努力。

    第一,要坚持勤学在先,思理明德。

            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书学习,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大家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会有问题,刚才的讨论发言都很有思想、有见地、很有深度,说明平时学习抓得紧。但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少数同志读书学习,偏重于学以增智、学以增技,对学以明理、学以养德有所忽视。习主席曾讲:“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局第一流,大家应更加注重并带动广大师生,在学习思考中洞察社会、明辨是非,审视人生、陶冶情操,习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有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是要贻误大事!我们学习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此体会应该是很深的,要加强以师生党员为重点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研究,开出基本书目,引导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特别要理解其中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端正价值追求。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讲话,真心信仰讲话,热情宣传讲话,笃诚贯彻讲话,特别要学深悟透“改革篇”“教育篇”,感悟真理威力,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大厦。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信念,“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等,已经深深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而不屈的精神脊梁,始终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不朽价值,这也是习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我们在抓好自身学习领悟的基础上,要着眼发挥传统文化铸魂育德功能,创新发展校园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坚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鼓舞师生崇德,激励师生育德。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也是道德实践的主体,不仅有无穷的智慧,而且有崇高的精神,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力量,是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家既要埋头钻研专业,也要经常深入社会各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师生当中,与师生打成一片,学习他们善良诚实、勤俭淳朴、敬业好学、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和作风,真正把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格力量根植于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美德之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伟大道德情操是我们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也涌现出了无数道德模范,我们高校也不乏先进典型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道德行为是社会蓬勃发展的伟大道德力量支撑。我们要把他们作为对照学习的标杆,在见贤思齐中净化灵魂,激发力量。高校要创新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渠道,在张贴道德模范名言名句和古今中外道德模范人物画像、讲演身边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的同时,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正面引导,增加道德模范的话题度,提升师生对道德模范事迹的认知感,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时时受教育、处处受启迪,使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在校园内外蔚然成风。

    第二,要坚持自觉内化,勤于修德。

            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会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自动增加,必须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思想改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从当前实际看,要常修炼“五颗心”:所谓尚德,就是对崇高思想品质发自内心地向往和追求,就是要有正确的荣辱观,以崇尚美德为荣,以不讲道德为耻。某种程度上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尚德意识,尚德意识强,自我教育、自觉践行的动力就足,自我约束的效果就好,否则上再多的课,讲再多的道理,都是空谈。“仁爱”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基础和精髓,提倡“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即仁爱施与他人,普爱天下。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倡导,也是我们今天共产党人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当代社会的“仁爱”,从内涵上看体现的是一种博大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包容心,从外延上是指从爱亲人推广到爱他人,推广到爱祖国、爱人民,是一种大爱。我们要自觉培塑仁爱情怀,以独有的大爱践行忠党、爱国、爱民之举。在学校内部,要尤其彰显教育之爱,这是教师伦理最基础的部分。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育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没有教育之爱教育就无从谈起,更无从发展。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积极创建能够让学生闪闪发光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和而不同,多元共生”。诸葛亮在给儿子的《诫子书》中有一句流传至今仍备受推崇的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在世,难免要面对名利的羁绊,要努力跳出“小我”“小利益”,以大胸怀追求大境界。有一首诗写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看开了,云开雾散,看淡了,天高云淡。大学是个增智养德育人的地方,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的职业是清贫的,但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三尺讲台,一根粉笔,两袖清风,不计名利,真正做到“事到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其实,桃李遍天下,春风满人间,不正是人生最大的喜事吗?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人有所畏,其家必和;官有所畏,其政必兴;事有所畏,其业必成。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尤其要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就是要遵纪守法,新常态下,应常常给自己打一打“预防针”,喷一喷“杀虫剂”,洒一洒“防腐剂”,做任何事之前都要问一问安全不安全,违纪不违纪,犯法不犯法,切实做到时时守纪,处处用法,事事依规,通过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培植高尚道德品质,敬畏组织,就是要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服从组织安排,维护组织权威,接受组织监督,“畏”字在心中,就会时刻不忘党的宗旨,不忘纪律约束,不忘严格要求自己,就会避免因疏忽大意,骄傲自满而放纵懈怠。陈毅元帅在为自己63岁生日所作的诗中写到:“中夜常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造在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当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反躬自省,自我改造,就是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排除思想“灰尘”,展现出一个更加神清气爽的自我。

    第三,要坚持知行合一,躬行立德。

            讲道德,有品行,不仅是一个修养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可能靠读几本书,上几堂课来完成,需要每个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在忠诚的坚守和实践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政治品德主要包括党员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当面的表现。习总书记指出,忠诚是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本质和核心,共产党人立德,首先要体现在对党忠诚上,当今时代,是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考验相互交织,各种政治杂音和鼓噪之音此消彼长,互相呼应,某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策动“颜色革命”,加紧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始终把军队和学校作为重要突破口,妄图对青年官兵和学生拔根去魂,把它们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站,微信刻意抹黑党的历史,丑化革命思想,调侃英雄模范,不遗余力将我们民族的正能量符号污名化,冲击社会的价值判断,对一些价值观还没完全成型的师生,产生了很大的误导。我曾听说一个大学的个别老师,因为觉得交党费划不来而提出退党,可见党员意识、政治意识已经淡化到了令人心寒的地步!这个问题,各级组织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这次两学一做教育,主要是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党支部是党执政的根基,基层不牢,地动山摇,从我调研了解的情况看,高校党支部建设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组织不够健全,党员管理不够规范。组织生活不经常,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一些建设发展比较好的党支部也有一些共同的经验,主要有四条:最核心的是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之在基层落地生根;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好支书;最根本的是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最重要的是有效运用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好传统,以身作则带动广大师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展开,这些经验值得推广,只有我们的党支部都全面建设过硬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了,才能确保党员在政治上耳聪目明,坚如磐石,始终不忘来路,不改初心,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并通过自己的模范言行,带领广大师生端正价值取向,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对于群众来说,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党员就是一个标杆,群众和学生就是从身边所能接触到党员的一言一行,去感受、去认识、去评价我们整个党的。因此,党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严格遵守全体公民约定俗成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自觉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当好遵守社会公德的排头兵,为群众和广大师生树立好榜样。职业道德,对教师而言,就是“师德”,何谓“师德”?并没有统一的明确界定,但有一点不会变,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爱岗敬业、立德树人是衡量和检验师德的重要尺度和标准。教育部针对高校教师颁布的师德禁行“红七条”,则是师德的红线,不容触碰。在我们工大建设国内知名、省属先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伟大征程中,广大教师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坚持高线,守住底线,不踩红线,多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尽心尽力,多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争光添彩。今年教师节,习总书记到北京八一学校看望慰问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个人,要自觉捍卫职业尊严,尤其是党员老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大家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注:“四有”好老师标准是2014年教师节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提出的);作为一级组织,要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履行师德建设的主体责任,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六大机制转化为师德建设的助推力,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崇高理想的引领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高尚品德的示范者。对学生而言,学生不是终身职业,它只是各种职业的预备队,但学生时期的道德状况,直接关系他们以后走上各种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面貌,因此,“学德”也属于整个职业道德范围。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基本的是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那些沉迷于上网打游戏、闲逛谈恋爱、学习图应付、考试搞舞弊等不当做法与一个大学生的身份是不相符的,与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也是格格不入的。学校要对学生作出品德评价,并将结果作为评优评先、选拔骨干和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私德是个人基本道德,指个人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私德是公德的基础,公德是私德的推广,如果私德不立,则用以推广的基础也无以成立,因此我们必须严修私德,要严情趣。情趣是否健康,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取向,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高校党员、干部的个人情趣不仅仅是个人的主观任性,还应包含一些核心价值观的主导的理性选择,特别是要克服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低速、庸俗、媚俗的东西,如恶搞文化、非主流文化等,还要抵制一些包裹着文明、时尚、高雅外衣的低级情趣,绝不能让它们在校园里蔓延,自觉做到“爱”之有道、“好”之得当、取而有度、玩而有品、乐不上瘾,用高雅的生活情趣育人品、立德行。我们工大的同学们自发成立了不少兴趣爱好类社团,涉及体育、音乐、美术、文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通过发展社团,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综合素养。这种方式很好,各级组织要加强引导和规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一般情况下,离不开社会交往,也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犯错的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在剖析原因时常讲“是因为交友不慎”。大家由于工作需要,与国内外,校内外各行各业的人都要交往,这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关键要洁身自好,分得清良莠,自觉抵制吃喝玩乐的庸俗之交、互相利用的势利之交,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要建立起坦诚相待,开诚布公的关系,思想上常见面,情感上多沟通,生活上多帮助,成为真正的朋友、益友、诤友。领导与部属、老师与学生、学生干部与同学要多谈心交心,及时解开思想“扣子”,帮助解决困难,体现浓浓的人情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品德修养。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经常以“八荣八耻”的内容教育家庭成员、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用“爱”来联系家庭关系,还要用“义”和“理”作为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焦裕禄对子女管教非常严格,孩子饿了多吃一个公家的馒头,看电影用了一张白票,都受到了严厉批评。而近几年通报的一些涉及入学招生、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等方面违纪违法的高校党员干部,不仅管不住家人,反而还默许纵容,最终把他们带入了歧途,这是对家属子女最大的害。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注重家庭、家教与家风,真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过好“亲情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