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Graduate School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六讲:湖南工业大学2025年度研究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系列讲座——影像之美:数字影像时代的观看与美学
    2025-05-19 15:53  


     

    5月18日上午,湖南工业大学2025年度研究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系列讲座第六讲在崇美楼129报告厅举行。湖南工业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丽萍教授作题为《影像之美:数字影像时代的观看与美学》专题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刘亦武主持活动。

     

    讲座伊始,王丽萍由“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这一问题导入,通过互动问答吸引在座工科学子的兴趣,并以《哪吒之魔童闹海》、《流浪地球》等大片为例,介绍电影制作所需的多学科背景。在序言部分,王丽萍介绍了“第七艺术”电影的诞生、特征等概念内容,以及电影在总体屏幕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她通过对比传统胶片影像和数字影像,追溯了电影从胶片载体的实存之物到虚拟二进制代码的发展历程,辩证分析了数字影像的优势和悖论,引导大家思考数字技术应用给观影仪式感、观影时空维度、视觉认知带来的争议影响。

    在正式讲座环节,王丽萍围绕“数字影像让我们观看到了什么?”“数字影像美学”“数字影像美学的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理论讲解、片段放映,让听众对数字影像美学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

    首先,王丽萍介绍了数字影像的四种叙事,即电影影像的实拍叙事、合成叙事,游戏影像的生成叙事,虚拟制作的合成-生成叙事。通过对比《阿甘正传》《阿凡达》《盗梦空间》等经典电影的拍摄花絮和正片片段,展示了动作捕捉、实时生成数字影像、AI创作等数字影像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和效果,揭示了银幕上短暂的一分钟幕后拍摄的复杂和艰难。随后,王丽萍解读了技术赋能下不同形式的影像之美,并就数字化之美的消费美本质提醒大家,不要因为追求技术的理性美而忘了艺术的人文美,技术能帮人实现构思,但无法代替人类的情感温度。

    讲座最后,针对消费美学、技术美学存在的追求刺爽点,难以让观众反思和回味的现象,王丽萍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审美生活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美学?”她强调,数字影像应以价值引领、内容为王为创作导向。在求欲成为普遍追求的当下,坚持“审美向真”的现实逻辑和“求真即求善”的价值逻辑,让视觉艺术为人类带来精神上的升华和指导,而不是制造内耗和焦虑。

    本场讲座以“电影诞生—技术演进—美学反思”为逻辑脉络,为研究生们呈现了一场跨越影视美学与科技伦理的学术对话。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跨学科解读,引导同学们以电影创作为窗口反观自己的科研和人生,启发大家在科研道路上求真求善,以人文关怀引领技术创新,以科技向善为人类和社会造福。(图文/徐艺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