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上,湖南工业大学2025年度研究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系列讲座第十六讲在崇美楼129报告厅举行。湖南工业大学杰出校友、现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云集电气设计部部长杨圣彬作题为《新质之路:电力高铁——特高压电网的中国奇迹》专题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李丁主持活动。
讲座伊始,杨圣彬以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两张名片”——高铁和特高压作为切入点,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电力高铁”特高压电网的基本概念与运行原理。他指出,特高压输电技术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典范,不仅实现了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电力输送,更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正式讲座环节,杨圣彬围绕中国特高压发展的辉煌历程、特高压变压器技术突破与工程应用、未来技术展望三大主题展开深入讲解,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清晰的思维导图和震撼的工程实景展示,带领同学们走进特高压技术的科技殿堂。
杨圣彬首先系统梳理了中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必要性与技术特点,对比分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在功能定位和技术原理上的显著差异。他指出,经过近二十年的自主创新,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特高压电网,无论是交直流输电线路数量、总输送功率还是总输电距离,均稳居世界首位。这一成就不仅解决了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的难题,更在全球电力工业领域树立了“中国标准”。
随后,杨圣彬以衡变公司的技术创新为案例,详细介绍了特高压换流变压器、交流变压器及并联电抗器等核心装备的研发历程与应用成果。他以时间轴为线索,展示了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在额定输送功率和换流变单台容量上的跨越式发展,并重点解读了“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里程碑意义——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的特高压工程,标志着中国在超远距离电力输送技术上的全球领先地位。在技术解析环节,杨圣彬结合衡变公司的实际研发案例,从结构设计、材料创新、工艺优化等角度,深入剖析了特高压变压器的技术难点与突破路径。他特别提到2018年衡变公司攻克高海拔地区特高压设备绝缘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经典案例,以此激励在场研究生勇于挑战科研“无人区”,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最后,杨圣彬从产品性能提升和运输难题破解两个维度,对特高压变压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分析。他强调,研发人员必须始终保持对特高压的敬畏之心,在绝缘考核、防燃爆设计、智能化运维等七大领域持续深耕,以确保特高压电网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他呼吁青年学子关注“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变革,积极探索特高压技术与新能源融合的创新路径。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逻辑严谨。中国特高压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奋斗历程,诠释了“自主创新、科技报国”的深刻内涵;衡变公司等民族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鲜活案例,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引导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图文/徐艺能)